有意思的乐理知识有哪些?或者怎么才能把音乐讲的具有趣味性并且很充实呢?
有意思的乐理知识有哪些?或者怎么才能把音乐讲的具有趣味性并且很充实呢?当然了,我也不是专业的,并且我教过的同学都表示:“我才懒得从基础开始、系统的学习呢,我就想弄出声来就行……不然就是表示:我才懒得练习呢,别打扰我玩游戏”
记录音乐实在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因为音乐马上就会消失在空气中,于是古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便发明了「乐谱」。
13 世纪左右,将音符画成四角形,并且以线条来表现音调高低的东西也登场了,那便是纽姆谱(Neumatic Notation)。
14~15 世纪左右,乐谱变得相当复杂,不过音符依旧是四角形或菱形。(在这个时候,乐谱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改良与增加,以求适用于歌唱及乐器的演奏。)
到了 16 世纪,因为有了印刷术,也开始有乐谱被出版。乐器中的键盘乐器(钢琴的祖先)也登场了,乐谱变得相当接近现代的模样。
17 世纪后半叶,终于发展成和现在的五线谱相同的模样。高音谱号、升降记号和休止符等也都几乎到齐了。
进入 20 世纪之后,乐谱的复杂程度到了一个极限。换句话说,比起音乐本身,作曲家们更沉迷于让「乐谱」变得复杂……
再加上,由于电子乐器和打击乐器(Percussion)的加入,使五线谱开始失去意义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转而成为「图形乐谱」。
爵士、摇滚等并不像古典音乐那样必须记下所有需要演奏的音符,他们以写有旋律线及名称(Code name)的乐谱为基准,自由随性地演奏。
不可思议的是,东方和西方都同样以「音阶」来创作音乐,所以,要如何统称它们便成了一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利用这个。
Do Re Mi Fa 是因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中的《圣约翰赞美歌》每行的第一个音刚好形成一个音阶,所以用每句歌词的第一个字母排列起来才开始的。
记录音乐的重点问题便是「音调的高低」,以前的人为了写法十分伤脑筋,怎样写比较好呢……于是想出了这个。
因为声音和乐器的音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办法用同一份乐谱来表示。于是,古人特别为此做了一番研究。
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合并使用之后,便会像读者们所看到的一样,可以涵盖很广的音域,相当方便。这就是大谱表,钢琴等乐器所用的乐谱就是这种。
Do Re Mi Fa 是七声音阶。但是,因为 Do 和 Re 之间还有其他的音,所以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
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本质区别。让音乐教育变得有趣、轻松,这应该是个人性格与教育方式决定的。小蝌蚪再快乐,也只能游一节课,下节课不可能还是教小蝌蚪的。
比如:最近一个朋友找我学琴,在理论方面,我尽力用最简单的比喻来让她理解,越简单越好,我觉得太过于复杂与细致,在学习初期很容易挫败初学者的信心。这些干货理论在她看来并不会太有趣,很难觉得有趣,那我能做的是让教学变得有趣,首先语调就要有趣,我会模仿绝命毒师的老白,火线的麦克和老黑等等,这些都能集中她的注意力,当然前提是我知道她看过这些美剧,她也能看懂我在模仿谁说话。这就很有趣
2.把音乐讲的具有趣味性?是说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形容成小蝌蚪?那全音符就是个大胖子?这样就有趣了吗?
安利一下@重轻老师在机核网录的几期节目。真是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个人认为简直是机核电台的巅峰之作。
我本人是个乐盲,听了这几期节目很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反复听了五六遍,看到这个问题又想再听一遍了。
理工科的会用能量守恒来举例音值分类法,美术的能很方便的讲浪漫 新古典主义,因为觉得和自己有一点关联所以在接触新的领域不会觉得抵触,反而会觉得融会贯通自己很聪明。
跟朋友一起看音乐选秀等节目时,点评选手,有时候非常靠近导师的观点。比如这个选手的优点是音色,但是缺点是选歌不好,气息控制,偶尔跑调。并且说出具体在哪个地方跑调等。或者说,这个三连音非常准,然后可以稍微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首歌要用三连音,歌曲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能把一些理论落到实处,能让会。这样印象比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