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半岛体育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我院附中校友倪海瑽个人专辑《英雄—倪海瑽演奏贝多芬四首经典钢琴独奏作品》出版发行

2024-09-14 14:42:16

  我院附中校友倪海瑽个人专辑《英雄—倪海瑽演奏贝多芬四首经典钢琴独奏作品》出版发行让我们通过聆听这四首作品,感受悲痛与命运的挑战,体会世间生死离别的酸甜苦辣,并歌颂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们!

  作品创作于1802年,包含15段变奏及1个赋格。之所以通常被称为“英雄”变奏曲是因为贝多芬次年所创作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的终乐章(变奏曲式)中也使用了和本曲同样的主题。区别于古典主义时期变奏曲的创作常规,贝多芬在主题之前加入了一个8小节的引子(这里的音型实际为之后主题的低声部线条),并在对引子展开了3个简短的变奏后才呈现真正主题。本曲另一革新处体现在,主题经过15次的变奏后进入终曲,贝多芬别出心裁地在终曲中引入充满活力的赋格,而赋格的主题则来源于序奏的低音部。

  作品创作于1809年至18010年。作曲家将三个乐章分别命名为“Das Lebewohl”(告别)、“Die Abwesenheit”(缺席)和“Das Wiedersehn”(回归),情感发展线索均来源于他的奥地利好友及赞助人鲁道夫大公于1809年5月4日为躲避拿破仑的军队随皇室逃离维也纳的史实。贝多芬把本曲称为“特色奏鸣曲”,并非因为它有一个潜在的剧情,而是因为它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他的感情。

  作品完成于1821年。全曲笼罩着一层深沉的悲叹色彩,由3个乐章组成,不间断地演奏。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中板,贝多芬特别标注了“和蔼可亲”的表情指引;第二乐章是具有谐谑曲风格的快板;最后一个乐章由一段缓慢的,似宣叙调般乐段引入,紧接悲痛的咏叹调及赋格乐段,历经咏叹调悲歌段的回归,在第二段赋格推向语气肯定的结尾达到全曲。

  倪海瑽倪海瑽,钢琴演奏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音乐艺术博士(D.M.A)、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艺术类特邀专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人、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科研方向学科带头人。倪海瑽生于北京,早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2级),后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10余年,于2011年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回国。

  倪海瑽多次在国内、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包括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冠军、四连冠奖;全国高校钢琴专业教师演奏邀请赛一等奖;美国威尔库克森艺术成就奖;美国雷克绍尔青年艺术家协奏曲比赛冠军;巴特勒协奏曲比赛冠军;密歇根州立大学协奏曲比赛冠军等。多位国际著名钢琴家对倪海瑽的演奏给予高度评价:美国著名钢琴家,范·克莱本大赛金奖得主沃塔派克 (Ralph Votapek) 评价倪海瑽的“卓越的技巧与艺术家的成熟使他能够胜任任何艰深演奏的挑战”。加拿大著名钢琴家、利兹钢琴大赛金奖得主帕克尔 (Jon Kimura Parker) 评价倪海瑽在协奏曲演奏中“具备了极其罕见的综合能力—钢琴与乐队的完美互动、温暖与丰富多彩的音色、以及极具魅力的舞台风度”半岛·体育官网。倪海瑽在美多年的钢琴导师、范·克莱本大赛银奖得主里拉斯(Panayis Lyras)评价倪海瑽在与其多年的学习中“展示了全面艰深的演奏技巧和与众非凡的艺术家气质,以及对古典音乐事业由衷的热爱与执着”。

  近年来,倪海瑽频繁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成都、南昌、济南、长春、沈阳、哈尔滨、南京)、中国、美国等地举行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各类演出及学术性讲学活动。个人专辑《英雄—倪海瑽演奏贝多芬四首经典钢琴独奏作品》2022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自2011年回国任教以来,倪海瑽先后在国内音乐及中文专业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性论文,并于2015年受邀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第五届两岸四地学校音乐教育论坛”作专题学术报告《音乐教育评述及其启示》。2019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影视方志》节目录制,讨论朱载堉十二平均律之贡献相关线频道播出。此外,他还多次受邀于国内外钢琴比赛担任评委,他的学生也屡次在国内外的钢琴比赛中获奖,包括全国小金钟钢琴比赛、全国金葵花杯钢琴比赛、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钢琴公开赛、香港钢琴公开赛、德国欧米勒钢琴公开赛等。倪海瑽指导的学生近年来已有多人考取国外著名大学及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