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黄土地上的摇滚乐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活态展示。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老腔的发展渊源以及保存情况,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河行者调研团”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于2023年7月14日至20日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为初步了解黄河老腔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黄河行者调研团”走进陕西省地方志馆。方志馆的工作人员早早为调研团成员准备好了大量有关黄河文化、非遗文化的资料。一踏入专门藏书楼,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沓等身高的书籍,每一册书籍都记录着潼关县乃至整个陕西省黄河文化的历史痕迹。在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进行检索、整理后,调研团成员发现,陕西省境内存在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而黄河老腔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与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传承黄河老腔,也是传承黄河文化”,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每一位成员的心中。
到达潼关后,为增进对黄河老腔历史渊源、发展现状等问题的了解,“黄河行者调研团”成员与陕西潼关西北综勘黄河老腔艺术团团长进行对话访谈。陈孝宽团长对黄河老腔的起源、发展现状、当前困境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分享,表示希望能够促进以黄河老腔为代表的非遗文化进入校园,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目前非遗传承是大问题,有把老腔走进学校的计划,这样就获得了人才资源,是传承的基础。”陈团长向调研团介绍道。
在抵达黄河老腔艺术团训练基地之后,团长陈孝宽带领“黄河行者调研团”成员参观了艺术团内的陈设,并向成员们介绍了黄河老腔艺术团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成就。当问及团长为何起初选择自费筹办艺术团,他说道:“那还是我二十多岁,在村里当支书的时候,传承黄河老腔的老艺术人临终前给我说倘若咱潼关这活文化在他这里断了,他就算死也不会瞑目的,老先生走了之后,我夜不能寐,想着一定要做点什么。”眼泪在他的眼眶里打转,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深深的悲伤与忧郁。
陈团长还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了艺术团的排练现场,看着艺术团成员们如火如荼的排练新剧目,团长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后,陈团长组织艺术团成员表演了有关潼关当地风俗特色的经典节目《黄河谣》。一声声的宽音大噪,在民间古老的乐器月琴、惊木的伴奏下,烘托出黄河老腔慷慨粗犷的表演氛围,唱腔则吸收了黄河船工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气势宏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具有多重感官体验。调研团成员郑雨露用相机记录下这让人震撼的表演,她表示:“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老腔,让老腔吼出名气。”
表演之后,艺术团的艺人老师们向“黄河行者调研团”成员细致介绍了黄河老腔独有的乐器月琴、木条凳、惊木、梆子等,并尝试教授调研团成员简单乐理知识以及弹奏技巧。“我们使用的这些乐器基本都是手工自制的,这也体现了黄河老腔的原生态。”老师向调研团介绍道。这些古老而纯粹的乐器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超脱现实,回归质朴的精神享受,调研团成员在艺人老师的带领验了特色乐器弹奏,并加入了艺术团的表演队列,学习了老腔表演的经典姿势。
黄河老腔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乃至未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保护和传承黄河老腔是我们的应有之义。实践队员郑雨露表示:“我们要贡献出青春力量,加大对黄河老腔的宣传和保护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重焕老腔的生机与活力,守护住老腔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