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变了吗?
他变了吗?这对我们80、90后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曾经最能大家心中关于少年意气执念的锋芒人物也开始跟世界和解了。
虽然这种和解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比如2014年有歌迷偶遇周杰伦想要合影却发现手机没电,于是他就很nice地帮人家遛狗,等歌迷回家ipad来拍照留念。
比如他带着昆凌在路边吃宵夜偶遇狗仔,手指过来的动作不是警告而是提醒老婆看有人在跟拍,还把原本要带回家当宵夜的食物打包送过去给“新来的”们吃。
又比如最近新专辑要发布,他先带着老婆孩子去澳洲度假,行踪被po在社交网络上一路被围观也没脾气,还在助理原本打算拒绝粉丝合照请求的时候大方表示“没事没事,来吧”并欣然入镜……
要知道一直以来周杰伦给外界的印象就是我行我素、在私生活不被干扰这方面极为较真,甚至到记者首次采访时被各种宽慰“他很亲切”却还是会忐忑的地步。
但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现在想想发现很多别人认为的转变以前好像就有了”。在他开了社交账号让大家看到他“哥中之哥”那一面的时候,在你可以从快手上看到@周同学 持续更新大量生活近况的时候,在他美滋滋发纪录片预告自己新专辑将要发布的时候……
我们已经习惯了把眼前这个乐呵呵的中年男人和当初那个下颌线锋利的亚洲小天王进行重叠,然后开始恍惚。
平台显示周杰伦热门歌曲第一位是《我是如此相信》,是2019年12月底昆凌主演电影《天火》的主题曲,再往下才是《晴天》。
出道神专里的经典曲目《反方向的钟》甚至排在当初被认为“江郎才尽”《魔杰座》非主打的《花海》之后……连歌迷都清楚地知道,飘着小黄花的故事发生在18年前,但听他早就成了一种让自己心安的仪式,或者说仪式。
早在2012年,他就发现了世界并不围着自己转。因为开始发现成绩可能不如预期,开始发现这个世界总是会有新的潮流来冲击自己,开始发现周围人都在听K-POP……也会在拍《红尘客栈》MV时担心别人说他在跟风。
最经典的例子是他不理解《告白气球》怎么就火遍了大江南北,反倒是同张专辑里用三拍子融合古典和嘻哈来包裹海瑟薇随手乱按音符那些惊喜与感动的《前世情人》,或者周杰伦亲自编曲、每段都会变一次编曲和语气的实验之作《土耳其冰淇淋》,甚至用大量黑色元素架构的暗黑《床边故事》……都被“塞纳河畔左岸的咖啡”给淹没了。
回忆2001年周杰伦横空出世时李宗盛评《范特西》的长文,这位音乐教父清楚明白地指出了Jay式风潮难以复制的原因:
早期流行乐坛没有R&B,大家只能靠着对中产ABC阶级的认知去想象什么是R&B。庾澄庆等人的作品里或许有尝试,但到陶喆出道才算是有个标准可以参照,“这才是正宗的R&B”。
而陶喆的R&B虽然胜在纯粹却也囿于纯粹,因为他没有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直到周杰伦第一张专辑出来,大家在讨论他唱的“是不是R&B”时,也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是一种新的R&B风格”。
你未必要用传统乐器来演奏,让高晓松震惊到把所有人赶出KTV房间的《娘子》是用现代嘻哈+巴洛克式弦乐配爵士和弦谱曲来做中国风歌曲。
你也不用给出多么精致的词作编曲,《反方向的钟》直接哼起了拼音表,但主要旋律却是有些哀婉的小调式写作。配合倒放的MV,即时现在来看也听也一点不过时。
即便现在他老了胖了,唱腔也和过去有些不同,可是那些周杰伦对音乐还有很多探索仍要进行。看看他那段故作玄虚地秀法语、炫耀自己可以随便进巴黎歌剧院的专辑先导纪录片,你能发现周杰伦还是那个周杰伦。
他习惯了站在风口浪尖引领大众,习惯了把自己那些小心思做成彩蛋藏进旋律、编曲甚至MV中,然后丢给歌迷去猜。
所以当2022年的周杰伦弹起钢琴,没有像淡江高中叶湘伦那样穿越回1970年代邂逅路小雨,反而加速了他的艺术史回溯:
当时达利才十七八岁,离开著名的马德里学生公寓,前往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进行学习的,并开始在画作中探索立体主义。
而另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里特在1926年才开始全职绘画,但次年在布鲁塞尔举行首次的个人画展遭遇了大量批评,直到移居巴黎认识了安德烈·布勒东并大量地进行超现实主义创作。
“不是烟斗的烟斗”和“脸上的鸽子没有飞走”则分别指向《你看到的不是烟斗》和《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这两大马格里特名作。
进入康桥,再别康桥,回国创办新月社、出任北大教授,再以教职身份远赴欧洲游历……这都是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事。
至于常玉,则在当时经历了富庶子弟到勤工俭学留法人的身份转变。他和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起了“天狗会”,创作却有别于传统学院派,旨在从巴黎艺术界的生活切面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脉络。
那是大师们崛起前的1920年代,刚巧应和了歌词里“路还在闯我还在创/指尖的旋律在渴望/世代的狂音乐的王/我想我不需要画框/它框不住琴键的速度/我的音符全部是未来艺术”,表达的是对自己的高度信心和绝对信心。
面对这次“原来你是这样的周杰伦”的惊叹,只能感慨没多少人记得2019年《福布斯》发布“中国名人榜”的合刊,也选择了周杰伦做封面人物。
因为当时周杰伦刚刚解锁了作为首届「CONTEMPORARY CURATED: ASIA」的客席策展人这一全新身份,和苏富比拍卖行进行了跨界合作,亲自挑选、策划了系列跨时代艺术佳作来打造他所构想的沉浸式展览。
艺术家创作时信手拈来的巧思是他个人解读里最有趣的部分,比如1985年巴斯基亚《无题》里那些符号和文字,让周杰伦觉得“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不完整、又很不合时宜的故事,神秘又令人向往,像个音乐家。”
《床边故事》里有蒙克的《呐喊》、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和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周杰伦也融入了部分恐怖电影的桥段,将这首编曲变化多过《乱舞春秋》的华丽之作诠释得更为丰富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被大家吐槽的“哥的胸肌给你靠”出自《不爱我就拉倒》,或许没有人注意过,MV里出现了两副德国艺术家里希特的画作(《抽象画800-7》《抽象画 776-1》),还有美国艺术家极简主义先驱弗兰克·斯特拉的画作《Mary Lou Loves Frank》。
光是一首《青花瓷》就已经改编延伸出无限多新曲,连《红尘客栈》都可以用它的谱子来唱。好好生生一首《威廉古堡》明明是西方世界中世纪的血腥童话,周杰伦唱到后面干脆跳tone回《斗牛》,让歌迷也跟他一起极速切换回当下的时空。
而这么些年后,他甚至可以出一首《手写的从前》,把自己以前的歌都好好盘点一遍:“这风铃跟心动很接近”对应了《千里之外》和《枫》,“这封信还在怀念旅行”里除了《蒲公英的约定》还连上了自己给浪花兄弟写的《想你就写信》……周杰伦宇宙本来就无穷广袤。
而这些小巧思又不会永远沉默下去,周杰伦会找个适当的时机说给大家听,脸上一如既往带着恶作剧成功的胜利笑容。
所以他要在快手开这一场独家直播,7月18号亲自解开那些“新作品可以说的秘密”。预约链接我放到了原文链接,而这场直播的主题却又呼应了文章开头:
曾经周杰伦是个不愿意敞开自我却很闷骚的男人,所以他让自己穿校服演音乐天才叶湘伦,看起来不是他却处处都像他。
跟世界和解之后,周杰伦一点点敞开他的内心,从他的亲情、友情到爱情通通放送无遮蔽。看看最新海报上提示神秘嘉宾包括是一位“音乐大师”和两位“好兄弟”,很难不让人猜测届时我们将会看到什么:
就像这几天快手掀起的“交作业”热潮,竟然连袁咏琳、INTO1-伯远,@拉美天后Camila、快手虚拟偶像@神奇少女张凤琴都有加入,普通用户也和明星大V做一样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破次元”?
距离直播还有不到一周时间,上快手搜索“周杰伦”就可以一键预约直播,并生成带有随机歌词的专属编号海报。那串数字可以凝结着这些年、那些事,混着期待让你我佐着《最伟大的作品》这张新专辑,慢慢品尝。